
4月1日,牛首山公墓門口,工作人員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對進入車輛和人員進行登記。白紅兵 攝

4月2日,紅寺堡區新民街道振興社區網格員到小區宣傳文明祭祀防火相關知識。吳榮 攝

3月30日,青銅峽市工作人員對進入西山公墓的車輛進行登記、消毒。馬一萍 攝

清明節期間,青銅峽市有關部門開展疫情防控和交通疏導工作。馬一萍 攝

清明節期間,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大力倡導文明、綠色的祭掃新風,讓清明節更清明。 吳榮 攝

4月2日,鹽池縣王樂井鄉王樂井村村民自覺用環保的祭祀方式悼念親人,爭做文明新風的傳播者和踐行者。杜曉明 攝

3月31日,市民通過網絡緬懷英烈。吳榮 攝

4月1日,同心縣丁塘鎮中學老師向學生講解文明祭掃相關知識。 吳榮 攝

清明節期間,市民政局工作人員對市殯儀館疫情防控工作進行督查。馬蓉 攝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清明節前,吳忠市抓疫情防控不松懈,向全市人民發出《同心抗疫 文明祭掃》倡議書,各地紛紛推出“網絡祭奠”“預約祭掃”等方式,鼓勵民眾選擇家庭追思、“網上祭掃”等,從而開啟了文明祭祀新風尚。
隨著文明祭祀觀念漸入人心,從前燃放鞭炮、燒紙錢的祭祀方式,正被“網上祭奠”等新的祭祀方式取代。3月23日,吳忠文明網開設“網上祭英烈”專題,倡導人們在網絡上祭奠英烈,表達哀思。目前已經有9萬多人在網上送鮮花祭奠、緬懷英烈。吳忠市退役軍人事務局開展“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網上祭掃英烈活動,市民可在網上為英烈獻花、鞠躬、點蠟燭、寄語留言等。
3月30日,利通區退役軍人蔡國利用工作間隙,通過網絡開展了祭掃英烈活動。“‘網上祭掃’只是改變了祭祀的形式,不變的是對革命先輩的尊重和敬仰、對親人的追思和懷念。”蔡國說。
清明節期間,青銅峽市西山公墓做好防疫情、防火、控制人流“兩防一控”工作,每家開展祭掃活動不超過5人,車輛不超過2輛,祭掃時間不超過1小時。與此同時,加大墓區防火巡檢力度,隨車配備滅火器,減少火災隱患,營造綠色、文明、安全的祭掃環境。
鹽池縣以“緬懷先烈·紀念英烈”為主題,面向社會征集詩歌、散文、故事等朗誦音視頻作品,舉辦線上詩歌朗誦會,通過微信公眾號推送,廣泛發動社會各界愛詩歌、愛朗誦人士積極參與,以詩歌祭英烈,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弘揚中國精神。
同心縣丁塘鎮中學為倡導文明祭祀新風,開展了以“我們的節日·清明”為主題的班隊會活動。該校九年級(2)班老師蘇曉霞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向學生講解了文明祭掃和森林防火等知識,強化平安教育,希望廣大學生家長做“告別陋習·文明祭祀”的踐行者。
紅寺堡區新民街道振興社區工作人員通過發放宣傳資料的方式向轄區居民發出倡議,倡導大家棄陋習破迷信,樹文明祭祀新風尚。提醒轄區居民自覺遵守國家的殯葬法規和政策,合理安排祭祀時間,避開祭祀高峰期,以敬獻鮮花、家庭追思會等文明低碳的方式緬懷故人,保護生態環境,減少因祭祀引發的財產損失和人身傷害(吳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