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戶’是誠信的象征,誠信是無形資產。正是靠著誠信,我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近日,同心縣韋州鎮甘溝村村民孫偉說。
2007年,孫偉從同心農商行拿到第一筆貸款5000元,開始養羊。在農商行貸款扶持下,養殖規模逐年擴大,收入一年比一年高。“今年我貸款25萬元,目前種植70畝水地,養殖100只羊,年收入在15萬元以上。”孫偉告訴記者,他被農商行評為信用戶,這意味著他不僅每年都能順利貸款,且貸款利率比別人低。
2006年,同心農商行全面開展“信用工程”創建活動。經過多年的總結、推廣,該行“信用工程”已形成鄉鎮、村組、農戶三級聯動創建模式,農戶貸款迅速增加到35.23億元。
“三戶聯保,是旱天嶺人獲得貸款的第一步。”河西鎮旱天嶺村村支書丁建華說,村上經濟條件較好的人給有意愿養牛的農戶在銀行擔保貸款。2011年,同心農商行向旱天嶺投放了50萬元貸款,到了還款期,未發生一筆不良貸款。
旱天嶺村村民守誠信,讓同心農商行吃下了“定心丸”。2012年,同心農商行進駐旱天嶺為村民評級授信擴大貸款面,并為該村授予“信用村”牌匾。
“我們對已評定的信用村,信貸支持力度高于非信用村,且貸款額度平均每年上升20%左右,執行利率下浮10%。”同心農商行相關負責人說,今年該行啟動“整村授信”與“網格化營銷”兩大工程,通過對農戶信用信息數據進行采集、入庫、評級、授信,讓很多“貧困村”變成了“信用村”,有效破解了4萬貧困群眾發展資金短缺的難題。(馬忠)